您好,欢迎来到安行浙江网站!
  科技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之窗 > 正文

电动自行车上路7大隐患,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2016-11-10 17:19:5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分享:
摘要: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大有成为最主要代步工具的趋势。然而,设计时速超标、车辆超重、驾驶人违规骑行、相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存...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大有成为最主要代步工具的趋势。然而,设计时速超标、车辆超重、驾驶人违规骑行、相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使电动自行车成了新的“马路杀手”。我们该如何避免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

隐患1:生产不符标准 “轻摩化”隐患大

   《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国家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指标有明确规定。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电动自行车“轻摩化”越来越严重。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会想方设法钻空子,迎合部分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车速快、体积大、外观豪华、装载多等要求,生产超长、超重、超时速的超标电动车。

  超标电动车具有机动车的行驶性能,但又不符合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标准,上路行驶隐患大。如出现挡泥板安置不紧固等情况,出现行驶中挡泥板脱落、前轮骤停,导致人员摔伤。而一些驾驶人不了解相关规定,一味“图大图快”,盲目购买超标车辆,给自身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隐患2:非法加装改装 破坏安全性能

改装电动车最常见的就是加装遮阳伞、遮阳篷,尤其是夏季。这样做虽然可让驾乘者享受到一丝清凉,但却埋下了隐患的“种子”:超长的遮阳篷增大了车体面积,加剧了碰撞、剐蹭事故率;撑开的遮阳伞在车辆快速行驶或大风天气时,极易导致电动自行车失衡而倾覆,同时还影响车辆的转弯灵活性。

  除了外观上加装,电动自行车性能改装更危险。改装车的动力系统和原厂配置遭到严重的更改和破坏,极易出现原件与改件不兼容,或原件无法承受改件的强度,从而引发自燃及车身断裂等现象。而提升了车速后,驾乘者也可能因超速行驶而给自己及他人构成威胁。

隐患3:安全防护薄弱 遇事故最“受伤”

相对于汽车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座椅头枕、防撞钢梁等发生碰撞时用以防止驾乘者受伤的各种安全配备和缓冲装置,电动自行车几乎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是典型的“肉包铁”式的交通工具。因此,在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时,受伤的往往都是电动自行车上的驾乘人员。

  此外,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后轮没有安装封闭支架,后座脚踏板和车轮间没有隔挡,当后座载人时,乘员很可能因一时疏忽将脚卡入车轱辘里而受伤。

隐患4:准驾门槛低 出现“老龄、低龄化”

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作为非机动车,准驾门槛低,不用考带驾驶证,从而成为部分市民热捧的代步工具。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自行车驾驶者还出现了“老龄化”和“低龄化”的趋势,这两类人群对车辆行驶速度、周边交通情况的综合判断能力较弱,在突发危险状况时,难以快速采取有限的防护措施,从而成为电动自行车事故高发人群。

  其中,电动自行车“低龄化”还可能涉嫌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严禁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但不少16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并不知这一规定,甚至为了一时之便,对这一规定视若无睹。

隐患5:安全意识薄弱 交通出行陋习

驾驶电动自行车不用考取驾驶证,所以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教育培训,看不懂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经常为图一时之便,出现肆意逆行、急停猛拐、闯红灯、乱变道、擅闯禁行区域、违规载人载货等各种交通陋习。这样不仅影响机动车和其他非机动车、行人的正常通行,扰乱交通秩序,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也将他人与自身置于危险之中。

隐患6:私自拉线充电 楼道里乱停放

在一些老旧小区,因充电设施不齐全等原因,“高空拉电线”随处可见。一些居民从自家窗口接了一根电线到一楼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极易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此外,还有一些居民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并充电,而这些行为都是应该避免的。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应尽量在白天,以便随时掌握充电情况,避免长时间充电。充电时要保持通风良好,远离易燃物。

隐患7:追责难度较大 引发赔偿纠纷

目前,电动自行车大都没有牌照,引发交通事故后,时常让人无从查起,加大了追责难度。电动自行车保险普及率还不高,由于赔付率高、销售成本大、风险无法控制等原因,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意涉足电动自行车保险。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绝大多数没有任何保险,部分驾乘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往往无力承担,容易引发赔偿纠纷。


备案: 浙ICP备160098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53号
版权所有:浙江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 | 技术支持: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 | 建议IE6.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